首页 资讯 正文

粮烟协同看湖南丨宁乡:巧用场地资源,烟区设施上演“变形记”

体育正文 42 0

粮烟协同看湖南丨宁乡:巧用场地资源,烟区设施上演“变形记”

粮烟协同看湖南丨宁乡:巧用场地资源,烟区设施上演“变形记”

每到烟叶(yānyè)生产季,育苗大棚里的劳作身影、烟叶烤房内的升腾热气,交织成一幅(yīfú)农忙图。 为了(wèile)将烟区田野上的产业资源转化为“富民源泉”,宁乡市烟草专卖局(分公司)创新采用“一棚多用、一场多能、一房多效”的模式,走出一条多元化(duōyuánhuà)增收、助力(zhùlì)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子。 一变(yībiàn):育苗大棚变身“四季聚宝盆” 在宁乡市喻家坳乡,田间地头(dìtóu)涌动着勃勃生机。 金醇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的育苗大(dà)棚里,烟苗早已移栽入田,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果苗,翠绿叶片在阳光下(xià)舒展生长。 “利用烟苗移栽后的空窗期,西瓜、黄瓜、哈密瓜等(děng)果蔬幼苗便迅速‘接棒’,让收益再往上翻一番(fānyīfān)。”喻家坳乡金醇(jīnchún)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伟临说。 育苗大棚里的(de)果苗。本文图片均由宁乡市烟草专卖局(分公司)提供 近年来,宁乡市烟草专卖局(yāncǎozhuānmàijú)(分公司)引导村民将传统(chuántǒng)烟叶生产的(de)“时间差”转化为产业增效的“空间差”。大棚育完烟苗,接档种植高附加值(gāofùjiāzhí)的果蔬,既盘活了资源,更让农民尝到“一地多用、四季生金”的甜头。 育苗大棚里,白天封闭(fēngbì)时温度(wēndù)可达40摄氏度以上,夜晚通风温度可降至20摄氏度左右,巨大的昼夜温差让(ràng)瓜果内的糖分快速积累。“大棚里种出的哈密瓜,又香又甜又脆,销路不成问题!”烟农老张自信地说(dìshuō)。 老张掰着指头算账:“去年(qùnián)在大棚里种的几亩哈密瓜卖了3万多元,加上种烟(zhǒngyān)收入,日子越过越有盼头!” 喻家坳乡的许多烟农像老张一样(yīyàng),以前常常是“半年忙半年闲”,农闲时(shí)只能去城里打零工,现在一年四季可在家门口赚钱。 “一棚多用”让烟农增收,同时带动周边村民(cūnmín)共享红利。在农忙时,合作社聘用周边村民给哈密瓜、西瓜等作物(zuòwù)吊蔓、授粉、贴牌。 从“一季热”到“四季忙”,曾经只在烟叶育苗季热热闹闹的(de)大棚,如今四季都焕发着(zhe)生机,成了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“得力干将”。 二变:烟叶质检线变身“花香(huāxiāng)产业链” “栀子树,伴墙(bànqiáng)栽,一朵娇花带露开……”湛蓝的天空下,栀子花枝丫随风(suífēng)摇曳,草色葳蕤。 喻家坳乡藏着(zhe)一种“黄金果”——宁乡栀子(zhīzi)。据史料记载,东汉末年,“医圣”张仲景曾用宁乡野生栀子入药制成“栀子汤”,化解瘟疫广济苍生。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,全国各地的(de)药商曾排着队来(duìlái)宁乡抢购栀子。后来,宁乡建立栀子花药材生产基地,被商务部(shāngwùbù)授予“栀子之乡”的美称。 宁乡栀子闻名遐迩,其标准化生产需要专业场地、统一组织,以此提高效率(tígāoxiàolǜ)、减少(jiǎnshǎo)损耗。而烟叶分级场地所配备的照明、通风设备以及(yǐjí)标准化操作台,恰好适配栀子花的分拣流程。 在喻家坳烟叶生产(shēngchǎn)收购站,分级台即将迎来新的使命(shǐmìng)——栀子花分拣和打包。“一台(yītái)两用,能通过充分利用设备为栀子花产业降本增效。”刘伟临介绍。 目前,金醇烟叶生产专业合作(hézuò)社(hézuòshè)与共栀农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,计划将烟叶分级场所改造为“共享车间”,在(zài)非收购季承接栀子花分拣、包装业务。刘伟临(liúwěilín)介绍,依托烟站标准化场地(chǎngdì)和设备,将栀子花分拣损耗率降低(jiàngdī)15%,推动产品打入超市;延伸产业链,烘干栀子果作药材,打造栀子花生产线,对新鲜栀子花进行处理制作、真空包装、冷藏保存,最后销往全国各地。 种植户(hù)周姨对即将到来的(de)栀子花收获季充满(chōngmǎn)期待,她表示:“现在栀子花分拣、处理、包装都能赚钱。今年上了分级台,咱们的栀子花贴上标准化标签,卖进大超市,以后的日子会比花还香!” 从“烟叶专属” 到(dào)“花香产业链”,一个个烟草分级台如今化身栀子花(zhīzihuā)产业的“智慧枢纽”,推动传统农业的华丽转身。 三变:从“黄金叶”到“白银(báiyín)菇” 烟叶一般是春种夏收,夏秋之际(zhījì)陆续开始烤烟叶。5月,喻家坳乡(xiāng)金醇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的烤房群却已经忙碌起来。 烤房内(fángnèi),一簇簇蘑菇正如小白伞般从菌棒中(zhōng)钻出,湿润的(de)空气里弥漫着菌香。宁乡市烤烟办工作人员介绍:“烤房密闭性好,温湿度可控,简直就是完美的‘种菇摇篮’!” 平菇生长周期短、产量高(gāo),平均十天就能(néng)收获一轮,每个菌包棒可产出5到6轮,单棒周期产量3至5斤。“烤完烟叶种蘑菇(mógū),一座烤房赚两份钱,太划算了!”村民刘大姐干起活儿来劲头十足。 “设施全年转(zhuǎn)起来,收入跟着‘翻跟头’。”据统计,去年金醇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种菇总收益有30多万元。今年计划购入(gòurù)9万多个平菇菌包,通过开展种植技术培训,提升菌类种植产量,让这条致富路越(yuè)走(zǒu)越宽。 从“黄金叶”到“白银菇”,一季烤烟簇簇菇。曾经烘烤“黄金叶”的烤房群,如今成了食用菌生长的“梦工厂(mènggōngchǎng)”,让(ràng)烟区设施(shèshī)焕发新生机,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。 喻家坳乡金醇烟叶生产(shēngchǎn)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伟临(右)在查看菌包 育苗工场(gōngchǎng)的恒温(héngwēn)系统滋养出香甜果蔬,烤房的排湿设备孕育出鲜嫩菌菇……在喻家坳的田野间,我们(wǒmen)找到了盘活产业资源的 “金钥匙”。 宁乡市(shì)烟草专卖局(分公司)以场地综合利用为(wèi)支点,实现了从“单一种烟”到“多元共生”的(de)跨越。这场烟草资源的“变形记”,唤醒(huànxǐng)了传统烟草设施的活力,更延伸了产业链条、提升了产业价值、拓宽了增收渠道。 供不应求的哈密瓜、香飘四海的栀子花、畅销(chàngxiāo)全国的白银菇,共同绘就了宁乡(níngxiāng)乡村振兴(zhènxīng)的壮美画卷。“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,一座大棚兴一片产业”的愿景,正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变为现实。
粮烟协同看湖南丨宁乡:巧用场地资源,烟区设施上演“变形记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